|
最新产业商机:我国健康产业向康养产业领域快速迈进! 健康产业动态
最新产业商机:我国健康产业向康养产业领域快速迈进! 1.大健康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从房地产转型大健康产业看准康养产业商机! 面对2020年8万亿,2030您16万亿的医疗健康产业未来,向大健康产业转型成为房地产企业重要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从房地产转型大健康行业的企业有30多家,包括恒大、万达、万科、保利等。恒大集团旗下恒大健康产业集团,2015年就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拳头产品恒大养生谷已在全国布局9个,计划5年后在全国布局100个以上。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是美国哈佛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唯一一家境外附属医院,已于2018年2月正式开业。2017年,万达宣布成立大健康集团,战略转型大健康产业。王健林表示,万达大范围进军医疗产业,源于中国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开放,和万达遍及全国的持有物业。他直言,5年以内,医疗产业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 2.大健康产业的通用规律 对于人类来说,随着科学发展壮大,微生物学、血液循环、抗生素等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进步令医学走向现代化,在20世纪中叶最终成熟。医学发展从此不再以哲学为基础,全面进入科学的轨道,特点是强调逻辑与实证。现代医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传统中医,经历上下五千年,保障中华民族健康繁衍。20世纪初,现代医学巨大的成就,第一时间传播到了中国。美国洛克菲勒家族计划投资4800万美元,建立北京协和医院,全部引进美国的医疗技术与设备,中国现代医学与美国同步。 3.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趋势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 尽管我们已经分析医疗健康行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基本面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健康战略推动,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空间巨大,适应市场新需求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结构性矛盾我们必须面对,颠覆性创新以及弯道超车,在新时代,计划与挑战并存,我们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3.1、旅游康养地产 我国旅游行业2020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医疗健康行业2020年将达到8万亿,如果我们能够将健康融入到旅游产业,将具有15万亿的巨大市场。根据一些房地产公司储备的未开发的土地资源,转型进入旅游康养地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投资已经超过200亿的泰康之家,走的就是旅游康养地产模式,他们在全国核心城市群建立了8个医养社区,实现了“八城联动”战略布局,总户数已经达到了1.3万户,以养老为由头,只要支付费用,任何人群都可以购买。他们号称,未来5-8年,泰康之家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其商业模式为通过长线保险资金投入,实现地价升值;运营公司运营,实现租金收益,以及养老会有或保险盈利。 3.2、旅游康养酒店 在我国旅游产业面临全面升级的今天,休闲度假新模式要求我们甚至在未来酒店空间完成。全球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将“健康旅游”作为产业推动的国家,尽管“健康旅游”是新兴业态,可以预见,其发展趋势将会呈爆发式增长,商业机会充满其中,是真正的商业“蓝海”。如果我们通过房地产开发商的优势,快速整合旅游康养酒店资产,形成连锁资产包,可以快速对接资本市场,赢得市场发展机会。2017年10成立绿地康养产业集团,承载绿地 “医康养”大健康核心产业平台建设,参与大健康领域的“医康养”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康养居酒店是绿地集团推出的康养主打产品,第一家康养酒店已开业。 3.3、商业健康保险 我们认为,尽管中国企业充满热情,四位一体的美国凯撒医疗商业健康保险模式,在我国根本就没有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因为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以“药品、检查、手术(治疗)”为盈利基础,在国家定价比较低的实现中,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通过“过度医疗”盈利已成为常态。在匪夷所思的博弈中,医学模式已经被异化,医学标准以及临床路径都成为摆设,医疗行业价值体系被扭曲。如果要在中国实施美国凯撒医疗模式,根据保险大数法则以及保险价值原理,重建基于患者为中心的价值体系首当其冲。当我们面对坚如磐石的现阶段医疗行业结构时,弯道超车或许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今天的中国,医疗行业基础建设,包括疾病管理C-DRG、患者健康管理系统、医生服务评价系统、健康保险精算等已经与国际接轨。在我国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组等基础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或许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好工具。我们期望通过颠覆性创新,建立一个四位一体的商业健康保险管理平台,通过弯道超车的路径,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早日落地。 3.4、连锁基层医疗机构 房地产商在之前的地产开发中,在全国建立了巨大的社区,拥有物业资产和社区居民信息,以及会员库。通过大规模建立连锁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形成市场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可以为巨大的客户群提供医疗健康、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最近距离的贴心服务。当健康成为可持续的创新服务,这样的入口服务通过连锁,可以对接资本市场。尽管目前不少企业已经进入连锁基层医疗机构行业,但是,由于无法突破“价值结构危机”和真正连锁模式,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